• 首页>百科 > 百科
  • 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小学校点整合优化教师资源结构

    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是当今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比较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完全具备撤并调整农村小学布局的条件。

    为此特别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

    建议市政府要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精神,从长计议,统筹规划,制订工作方案,按人口分布、增长和流动规律划分片区,从地域、地理、交通、人口密度、人民生活水平等条件出发,把调整撤并与建设寄宿制学校相结合。

    加强镇级寄宿制学校建设。

    小的乡镇着重加强镇中心小学建设,建成镇级寄宿制中心小学,大的乡镇除重视建设镇级寄宿制中心校外,可以3-5个村委会联合开办若干片区的寄宿制学校。

    通过撤并一些规模过小、办学质量差的学校,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办学,逐年逐步改变我市农村小学多、散、小、破的现状。

    这一点,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全省教育移民工程示范点临高县的做法:临高全县原有农村小学214所,其中完全小学114所,教学点100所,平均每个镇有20来所小学,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与我们同样的难题。

    2006年临高县抓住省政府农村小学改危攻坚的契机,重新调整农村小学布局。

    通过向省开发银行贷款和有效集资、捐助等途径筹集资金,集中资金重点投入建设乡镇寄宿制中心小学。

    共撤并40所麻雀型学校,在10个镇中投入3200万元完成8所大规模寄宿制中心小学的建设,实现了全县万余名农村孩子的就读大转移,使农村小学生真真正正的告别了低矮、陈旧、破烂不堪的教室,走进环境优美,师资配备充足,教学设备齐全,课室宽敞明亮的现代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使得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创建寄宿制中心小学的教育移民工程不仅是破解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办学难问题的好办法,也是推动我市农村小学教育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先保证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建设。

    市政府要根据《教育法》规定,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

    按照“两个提高”、“三个增长”足额拨付教育经费,确保财政用于农村小学教育事业费的增长。

    要集中资金办好寄宿制中心小学。

    建设寄宿制学校虽然一次性增加学校建设费用,但从长远看,减少教育的运行费用,实际是降低了政府办学成本。

    市政府要积极统筹建设资金,教育、财政、发改、建设等有关部门要努力向上级部门争取教育资金,将校舍维修改造专项经费、危改资金等专项资金集中使用办好中心寄宿学校,不再以“撒胡椒粉”方式分散资金,优先解决镇中心小学和片区完小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教室、宿舍、食堂问题,对拟撤并校可不再投入。

    要加快撤并学校资产的处置,将处置资金全额投入新校建设。

    或者充分运用教育集资、捐资、融资等政策,依法开展农村小学教育集资,积极鼓励海内外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集腋成裘,支持家乡基础教育发展。

    同时,对贫困生的住宿、伙食问题,可采取政府出一点,“两免一补”出一点,学生家长出一点,学校勤工俭学出一点,以有效措施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3、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确保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

    教师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定要素,要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

    一是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别的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

    二是建议市政府对上世纪70-80年代早期接班、顶替、民师转正的农村小学教师,以女50岁男55岁年龄为限实行提前离岗,腾出空岗位在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毕业生到寄宿制中心小学任教,逐步优化农村小学的师资结构。

    三是调整学校布局后,市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整合、调配等方式保证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减少骨干教师流失。

    如适当提高教师的待遇;鼓励城市学校学科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定教师晋级、升职、评优都必须有在农村小学任教经历的规定等。

    4、以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加强创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兴邦主旋律,坚持走教育兴市之路。

    把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创建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工作作为政府行为,成立领导小组,分派工作组到各镇摸底调查,掌握民意,要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市电台、电视台、琼海通讯要就政府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设想及决心,创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问题一一向全市群众作具体说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教育引导全市群众将思想统一到市委、政府撤点并校工作中去。

    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农村教育的氛围。

    以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推动我市农村小学教育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