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儿什么的诗词

    一、带“儿”字的诗句有哪些

    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3.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4.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5. 坐闻关陇外,无复引弓儿。

    6. 男儿解却腰间剑,喜见从王道化平。

    7. 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

    8. 海边漠漠天气白,胡儿夜度黄龙碛。

    9.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

    10.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

    二、描写儿童的古诗有哪些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____高鼎《村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____袁枚《所见》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____白居易《池上》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____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____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____杨万里《舟过安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____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____雷震《村晚》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____李忱《吊白居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___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杜牧《清明》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____胡令能《小儿垂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____白居易《观游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____苏轼《花影》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____蒋士铨《岁暮到家》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____范成大《卖痴呆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____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____吕岩《牧童 / 令牧童答钟弱翁》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____杜甫《月夜》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____颜仁郁《农家》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____张籍《野老歌 / 山农词》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____苏轼《守岁》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____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____吴伟业《沁园春·观潮》先生醉也,童子扶者。

    ____曹德《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____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____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____杜甫《小至》芄兰之叶,童子佩韘。____佚名《芄兰》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____元好问《京都元夕》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____黄庭坚《牧童诗》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____杨万里《桑茶坑道中》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____韦庄《与小女》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____杜甫《羌村三首·其三》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____杜甫《百忧集行》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____白居易《为薛台悼亡》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____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____李涉《牧童词》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____元好问《倪庄中秋》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____崔道融《溪居即事》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____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____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____王维《渭川田家》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____金地藏《送童子下山》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____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____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____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____杜甫《狂夫》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____陆游《观村童戏溪上》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____孟浩然《田家元日》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____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____李郢《南池》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____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____韦庄《与小女》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____范成大《寒食郊行书事》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____殷尧藩《同州端午》。

    三、带有“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1.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孩提: 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 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总丱’)。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 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

    四、描写儿童的诗句

    古代儿童古诗词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含有‘儿’字的诗句,求教,越多越简单越好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 宋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宋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宋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唐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黄衣使者白衫儿 —— 唐 · 白居易《卖炭翁》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宋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清 · 高鼎《村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唐 · 颜真卿《劝学诗》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宋 · 叶绍翁《夜书所见》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 魏晋 · 曹植《白马篇》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 宋 · 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六、描写儿童诗的诗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七、写给“儿子”的诗句有哪些

    有关写给“儿子”的诗句如下:

    1、宋·陆游《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风十四韵》

    今日坼汝书,一读眼为明,知汝即日归,明当遣舟迎。

    2、宋·陆游《示儿》

    家祭无忘告乃翁。

    3、唐·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4、唐·孟郊《游子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5、现代·佚名《破阵子·鹊华秋色》

    儿行千里母担忧,泪水洒九州。

    古人的感情比较含蓄,因此多用诗词表达对子女的要求或感情。例如陆游的《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风十四韵》,是父亲思念儿子的诗词。本诗从父亲的角度表达对儿子深深的爱,也表达出作者对儿子寄予的厚望,希望儿子可以有所成就。

    八、四首描写儿童的诗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船。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一道:一路。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小娃:小孩儿。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开:分开。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

    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简析]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 真情态。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一 作者简介 徐渭(公元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山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明代著名的艺术家。早年参加乡试,屡试不第;中年做过浙闵总督胡宗宪的幕客,曾为对抗倭寇的军事出谋划策。

    但由於徐渭嫉恶如仇,鄙视权贵,导致他一生穷困潦倒,甚至一度发狂,到了晚年只能靠变卖书画度日。他在书法、绘画、诗文、戏曲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旨。

    他的画自成一家,尤其擅长花鸟,据史料载,近代花鸟画中流行的润笔写意的泼墨画法,就是从他开始发展起来的。他的诗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著、杂剧,亦有不少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

    二 背景资料 相传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他在鲁山(今山东省潍县境内)因为看到老鹰在空中盘旋,因而有了制造风筝的念头,但他制造风筝的过程并不顺利。

    他研究试制了三年,终於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后来墨翟把制风筝的事业传给了他的学生公输班(也称鲁班),鲁班根据墨翟的理想和设计,用竹子做风筝。

    鲁班把竹子劈开削光滑,用火烤弯曲,做成了喜鹊的样子,称为「木鹊」,在空中飞翔达三天之久。风筝后来应用於军事上,用来探测敌方的阵地。

    唐代以后它的用途开始向娱乐方面转化。到了明清,民间逐渐形成风俗,清明节这天人们把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将风筝线割断,让风筝随风飘去,意思是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放出去,祈求在一年中消除疾病。

    徐渭晚年穷困潦倒,主要以卖画为生。「风鸢」是他晚年常作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

    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他通过对小孩子放风筝的描述,把未来的希望和寄托倾注到儿童身上,也寄寓自身的感慨。

    三 注释 1. 风鸢:或称「纸鸢」。鸢:○粤[渊],[jyn1];○汉[yuān];老鹰。

    纸鸢上常画老鹰,故名。严格来说,风筝和纸鸢还是有分别的。

    所谓「风筝」,是指它在空中能发生像筝弦的声音;至於「纸鸢」,则为哑鸟,只飞不鸣。风筝是在纸鸢背上系上一条弓弦,或在纸鸢头部按一个风笛,当纸升空以后,强风通过笛,或者引起弓弦的颤动,就会奏出呜呜的声音。

    普通纸鸢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不过,现在人们已不再将二者区分了。

    2. 搓:○粤[磋], ;○汉[cuō]。两个手掌反复摩擦,或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的揉。

    3. 絮: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称为「柳絮」,也称「柳绵」。

    4. 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是极言其长。 5. 消得:消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