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鹧鸪天在诗词标题是什么意思

    一、鹧鸪天在宋词中的意思

    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吧,喜欢这词牌就是这词牌比较上口?词牌主要是限定格式用的,没特地的意思,作者觉得这首用鹧鸪天好写就用了吧。古代的词都配着曲子的,演唱出来的,现在没有曲子了,很多心态也体会不到了。听资料的意思是鹧鸪的叫声好像笛子。鹧鸪天,那就是漫天都是鹧鸪叫吧,声音好听说这词牌,纯为了曲子才这么叫的啊。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 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二、辛弃疾的《鹧鸪天》的这首词的意思是什么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

    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

    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

    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

    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

    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

    “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

    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著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

    前人谈辛词往往用 “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

    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三、解析诗词含义, 范成大《鹧鸪天》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架上蜂儿闹①,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翻译】

    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杨柳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

    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象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画面,变活了;春天的气氛变浓了。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蜂儿闹,说明酴?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春天已经结束,词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呢?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四、晏几道的《鹧鸪天》全诗的含义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1]此调取名于唐人郑嵛诗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鹧鸪天”。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

    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2]彩袖: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歌女。

    玉钟:酒杯的美称。 [3]拼却:不惜,甘愿。

    [4]楼心:一作“楼头”。 [5]扇底:一作“扇影”。

    [6]相逢:词中“相逢”凡二见,前一指初逢,后一指重逢,其意有别。 [7]剩把:尽把,只把,再三把。

    釭(音刚):灯。 【赏析】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

    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

    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

    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

    “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

    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

    “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

    “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

    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这当不是溢美之辞。

    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五、陆游的“鹧鸪天”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陆游写诗填词有一显著特点,即寥寥数语,便将景物和生活的典型特征尽现或将其诗情画意的 景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料峭余寒犹力,帘纤细雨初晴。苔 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等,写得相当工整细致。

    其闲适词更是能在寻常景物、平日起居中 发掘出诗意来。 这首《鹧鸪天》即是例子。

    词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老来高卧图。画轴转动,画面依次显现?。

    家,远离尘事幽静美丽的鉴湖 之滨,宛若仙境,在苍烟落照的晕染下又添一丝历史的厚重感,古貌古心的恬淡油然而生。饮尽玉 酒于竹林中漫步,阅罢经书于卧榻上观山,酒、竹、书、山,这代表清雅的四项物象,出现在这对词语 生僻句式生拗的对偶句中,显得别致、突出,颇值得玩味。

    想想,这酒不是平常酒,那是传说中隋炀 帝所造的其味不败的美酒;书不是等闲书,那是道书《黄庭经》;山,乃望中可见的卧龙山,自然溢出 一派仙风道骨之情;心境笑傲山林、无拘无束、随遇而安、自得其乐,任年华已逝万物兴衰。画轴转 到此,一个纯然宁静的境界、一位通脱恬淡的老者已呼之欲出。

    可如果以此就以为认识了老翁,那 就错了。 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突兀地跳出,颠覆了整篇词的意境。

    这句词对造物 主充满了无尽怨愤,意思是说:早就知道造物主铁石心肠,无视英雄虚度年华。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 前面的纯然宁静、闲适本不是词人心中所愿,退隐乡居、仙风道骨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很美但却不是 常态。

    所以整个过程,仿佛词人一开始在尽量耐心地慢慢为我们展开美丽的画轴,可心中一激越,他又 猛掷下画轴。此时,整首词情感逆转,笔势强劲,一下子将全篇推到高潮,然后戛然而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