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资讯 > 新闻
  • 思政课有新意,素质教育更有待提升

    日前,浙江大学原创话剧《速写林俊德》首演。灵动的交叉叙事手法,讲述了林俊德校友以身许党、以智许国的拳拳赤诚,观众无不动容。一出好戏的背后,是浙江大学搭建的思政教学大舞台。近年来,该校以课堂为本,上好教师专题课、专家报告课、现场教学课等思政“三堂课”,增加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一、教师专题课丰富多元

    通过改变备课和授课的形式,来让教师更加专业,更加多元化,改变传统枯燥的理论说教,结合时政动向、教师研究、地域特色等元素的进行教育改革。以傅夏仙老师讲授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题为例,该专题从具体案例或当下热点出发,比如正在推进的垃圾分类,导入生态文明的内涵,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重点讲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念”,然后辅之以安吉余村或浦江等地的成功案例。

    二、专家报告课拓宽视野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如何上好这一课,专职教师往往因缺乏实践经验、对乡村不了解而限于理论层面的解读。在最近的一次思政课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专家林爱梅给学生带来了别样一课。

    林爱梅先从“乡村为什么要振兴”“乡村怎样振兴”等问题出发,详细介绍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基本历程。接着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内容,用不同的案例阐明了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作为浙江“千万工程”的直接参与者,林爱梅也谈到了部分农村由于规划不足而留下的遗憾。最后,她还介绍了国家对“三农”的优惠政策,呼吁学生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听完专家的讲座后,学生提问非常踊跃。

    三、现场教学课知行合一

    从浙大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120名学生来到了嘉兴南湖边。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副院长徐连林早早等在这里,他要为学生重点讲授“红船精神”。尽管接待过许多团队,但徐连林对这些学生印象深刻:他们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提的问题也很专业。一天下来,学生们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湖心岛红船,除了向讲解员提问,最后还留出半个小时,在红船边小组现场讨论学习。“风景秀美的南湖是党的诞生地,作为一名浙大学生来到这里学习‘红船精神’,我不禁思考自己的初心是什么,要奋斗什么。”物理学系学生徐宏荆感慨。

    据了解,浙大本科学生大学4年期间,共有4次机会参加现场教学课。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开展现场教学39次,覆盖学生4100人左右。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