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端午诗句谚语.

    1.端午节的诗句和谚语有哪些

    《端午节》

    年代: 近代 作者: 俞平伯

    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

    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

    《偈颂六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昙华

    五月五日端午节,好事当阳难掩塞。

    归宗突出拄杖头,闲禅野鬼俱消灭。

    俱消灭,砌下寒泉忽倒流,

    岭上白云不敢白。

    端午_百度汉语

    作者: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2.关于端午的诗,俗语,谚语

    端午节诗歌诗句: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相关谚语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3.有关端午节的俗语

    各地关于端午的俗语谚语

    1.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3.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4.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5.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6.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8.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9.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10.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11.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12.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13.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14.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15.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16.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17.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18.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9.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0.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21.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2.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3.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24.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25.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26.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27.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28.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29.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30.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31.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32.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33.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34.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35.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36.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37.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38.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

    4.端午节的谚语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

    5.端午节的谚语有哪些

    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未食五月粽,破裘毋甘放。

    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

    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未食五月粽,寒衣不入栊,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

    (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

    (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山西)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端午(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江苏)。

    6.端午节的别名(2个)和谚语,诗句

    【端午节简介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

    端午诗句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