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端午祝福污

    一、端午节的祝福语

    端午节的祝福语有: 1.包粽子挂香囊时,别偷看我藏在里面的秘密:我把牵挂拴在手上,发誓对你像剥光的鸡蛋一样真诚!我采来艾蒿薄荷,祝你健康平安过个清清凉凉的夏天!2.端午已至,奉上粽子。

    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用幽默捆扎,由手机送达。保质期:五月初五前。

    保存法:请按存储键。3.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幸福绵绵。

    祝端午节快乐。4.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5.迎端午,共欢度,幸福常在心中驻;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前途事业涨得高;吃粽子,送祝福,生活美满富足!端午快乐!6.古人送壶我送粽,一片真情在其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天涯知己度端午,无限真情在粽中。

    青青粽叶包真情,愿你拥有好心情,端午节快乐。7.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句祝福送去我万般心意。

    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文字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8.划龙舟,挂菖蒲,前途事业不用愁;喝黄酒,贴五毒,年年岁岁都有福;系百索,戴荷包,一生一世避邪毒;过端午,吃粽子,中华传统永长久。端午快乐。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粽”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节,要吃“粽”,祝你“粽”横四海,“粽”是走运!端午节快乐!10.五月端午棕子香,送你几个尝一尝;包糖包枣包健康,保你吃了鸿运旺;财旺福旺身体棒,愿你每天喜洋洋;祝端午节快乐!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

    二、端午节污赠言

    端午节送给好朋友的赠言:天我到处给你买礼物,买好玩的没有适合你的,买好吃的没有你爱吃的,买开裆裤没有你的尺寸的,只好提前送你祝福啦:端午节快乐!端午已至,奉上粽子。

    配料:五颗快乐枣,一把关心米,三钱友情水,用幽默捆扎,由手机送达。保值期:五月初五前。

    保存法:请按存储键。我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您,祝端午节快乐!端着夏日的清凉,端着美丽的心情,端着真诚的祝福,我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提前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万事如意,端午快乐!。

    三、求端午节经典短信

    端午节祝福短信我是棕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棕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

    记得给我发消息,不然棕子噎死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你一个蛋糕;中秋的时候,我会送你一盒月饼,端午节来了,我送你一粒糯米,希望你把它种下去,用心呵护,等待收获我的祝福吧。

    大家都夸你敏而好学,学什么像什么,我记得那天你学刘德华唱歌,真的很像耶。端午节来了,我想你也应该给大家模仿一下屈原跳江自杀,如何?脱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样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我的至爱!喜讯:端午节当天,手机号头两位数字是13的用户,可以到街边小摊上免费领取粽子,当然,事先要抹上烫伤膏以防被摊主的开水泼到。

    虽然你身体很好,但屈原说:多锻练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粽子好吃,但要小心;食品加工,让人呕吐;要看证明,屈原就是这样被毒死的!老妈: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您,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今天是端午节,送你只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这五月五的情怀!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送你一个粽子,含量成分: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今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粽子可爱,但你比粽子更可爱,我会用全身心的爱来品尝你,直到牙掉光也不放弃端午送粽子,友情是皮,馅里1层祝福,2层幸福,3层心想事成,4层欠条,快还钱。

    四、端午节日记600字

    随着端午节的来临,关于粽子的广告也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人们的眼球也不得不转移到五花八门的粽子:什么肉松馅的,薏仁馅的,芝麻馅的,花生馅的,蜜枣馅的各种黑糯米 白糯米粽子,名目繁多另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面对这些我无所适从,无法选择,只有记忆深处的点点清香氤氲在心际.

    记得小时侯也是麦收夏忙季节,好多母亲不顾连日的疲劳拖着疲惫的身子,忙碌到深夜为那飘香的棕儿做准备工作.总是跑到距我们村十多里路的水塘采摘芦苇叶,回家时已是大半夜了.接下来还要架上锅灶把那些碧绿的带着田野清香气息的叶子煮熟消毒.

    睡梦中的孩子仿佛嗅到了漂浮于村街小巷的棕叶香,甜甜地笑着.

    早晨孩子们贪婪地呼吸着丝丝清香,带着热切的期盼欢快地飞在上学的路上.好象甜甜香香的糯米粽子已经滑落到瘪瘦的肚子里,余香缭绕回味无穷.

    在孩子细长的等待中,母亲仔细清洗着片片碧叶,细细地包裹每一个粽子,用文火耐心的煮着肥胖的期盼.仿佛已经把所有忧愁 苦难淘汰洗净;把所有的母爱细细地包裹在里面;把所有美好的祝愿永驻孩子纯真的心田.

    又是一年棕儿香,面对商场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粽子,我依然期盼儿时梦里的丝丝醇香.

    五、沿袭两千年的端午节 屈原精神我们如何传承

    1、纪念屈原,除了吃粽子就是划龙舟

    端午节已沿袭两千多年,史料中关于端午起源的记载有很多种,如迎接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然而,流传最广、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还是纪念屈原。南北朝梁朝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记录了中国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其中就提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及“是日,竞渡,采杂药”等端午习俗。

    端午习俗众多,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包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未至,荆州大街小巷已处处粽子飘香,2012年荆州端午龙舟赛也在紧张筹备。昨日,中国屈原学会名誉理事张世春介绍,目前,除最为人熟知的吃粽子和赛龙舟外,很多端午习俗已渐渐消逝,如插艾蒿、菖蒲,饮雄黄酒,拴五彩缕等习俗已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张世春认为,端午习俗源于古人生活所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多数习俗似乎落伍于时代。然而,端午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民俗,更重要的是对屈原的祭奠和屈原精神的继承。

    2、屈原精神,爱国忧民、志洁行廉、不苟偷安、不同流合污

    人们都知道吃粽子和划龙舟是纪念屈原,但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屈原精神和文化的内涵。

    张世春介绍,屈原精神的核心体现为他的爱国和忧民情怀。史料记载,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对内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来屈原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仍坚持以祖国的兴亡为念。

    屈原在任职期间,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却不苟且偷安、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始终保持“忍而不能舍也”的精神。特别是在流放后,屈原投水以明志,让世人难以忘怀。

    张世春说,从屈原的作品中,可领略他的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了他在从政期间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无私无畏的崇高思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表达了他鼓励自己坚持真理和探索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更表现了他站在民众的角度爱民忧民的精神。这种爱国忧民思想正是千百年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精神。

    历朝历代的忠诚勇士都有继承,这也让广大的民众对屈原产生深厚的感情。他们对屈原的爱国思想表示支持,对屈原的悲剧表示同情,因此,民众对屈原精神的继承是自发的。张世春介绍,屈原的《离骚》等作品所采用的就是楚地的乡俗俚语,这种文化载体让屈原的作品能口口相传,也无形拉近了屈原和民众之间的距离。因此,纪念屈原,不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和屈原精神的探索和继承。 ” 划龙舟焰火表演包粽子 端午祭成功申遗

    3、韩国江陵,农乐竞赛、汉诗比赛、射箭投壶……

    他们有祭祀、端午节源于中国,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多个国家都有端午节。近年来,端午龙舟赛等端午习俗也开始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流行。

    国外最有特色的端午节无疑是本土的端午祭,韩国端午节时间和我国端午节一样,均是农历五月初五。

    韩国江陵端午祭最负盛名,每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是什么吸引这么多的参与者?张世春认为,这要归功于韩国江陵市政府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端午节的核心就在于传统祭祀。按照韩国的传统风俗,在端午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妇女们则用菖蒲汤洗头发或饮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妆,“菖蒲妆”还有在门柱上贴朱砂符以避邪,称为。或互赠端午扇以示祝贺等习俗。

    韩国端午节活动十分丰富,一般会持续十多天,有假面舞剧、投壶、摔跤、农家乐竞赛、汉诗比赛等特色活动。江陵端午祭是韩国端午文化核心,包含有祭祀、演戏、游艺等内容。

    张世春认为,从端午历史文化和形式上看,韩国的端午节无疑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韩国典籍多有记载对“端午”的解释,和中国人对端午的理解相似。然而,韩国的端午祭保留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与本土文化较好的结合。与之相反的是,国人对端午文化的传承渐显单薄,端午商业化的氛围愈演愈烈。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纪念屈原,更要继承屈原的精神。

    六、庆端午念屈原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的节日内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也是如此。

    说到端午节,屈原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人物。因为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比如吃粽子,就和屈原直接有关。

    相传当年屈原看到楚国山河破碎,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江。百姓为了不让河中鱼虾吞噬屈子遗体,将饭团纷纷投入水中;又怕饭团被蛟龙所食,遂将其包裹起来。

    这就形成后来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和节日包、食粽子的习惯。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习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商议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

    怀王很信任他。可是,他的才能受到上官大夫的嫉妒,于是挑拨离间,而怀王亦不明察,结果“王怒而疏屈平”——从此疏远了屈原。

    事情至此,可能会有各种结局,比如“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在战国时期,自由迁徙恐怕也不是困难的事情。

    但屈原偏偏不是这样,“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即便怀才不遇、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自己的楚国,心里挂念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

    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能表现出这种情怀。

    然而终于无可奈何,不能如愿报效国家。 于是,这位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披散头发、脸色憔悴,来到了汨罗江边。

    在这里,他和一位渔父有过一次震撼心灵地对话—— 渔父:“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人见放。” 渔父:“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渔父的意思非常明确,他是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也答得干脆:“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

    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说完怀抱石头、投江而死,没有一点折腰妥协、同流合污的余地。

    后世人们祭奠屈原,以至形成一个传承久远非常隆重的节日,其原因,就在于他关心民瘼、忠于祖国;追求真理、不屈不挠;无私无畏、信仰坚定;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当然,屈原的选择也是他性格的必然。

    对此,晚于他140年出生的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就对此不以为然。他在遭贬赴任长沙途径汨罗江时,写下非常有名的《吊屈原赋》,其中就有“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游历九州任择君,何必对故都恋恋不舍?)但是司马迁说,我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

    ——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正是屈子伟大的地方。现在想来,如果他不投江,他就不是屈原;他是屈原,一定就是投江的命运。

    这是他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屈原对于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不正是需要的品德?坚定信仰、毫不动摇,不正是应有的忠诚?忧国忧民、家国情怀,不正是亟待的担当?由此就能看出,端午节——推而广之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假日经济的“猎物”,更是根脉代代传承的基因。千万不能用舌尖上的享受稀释了文化的结晶,淡漠了文化的传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