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高中带赏析的诗词15篇

    1.古诗词赏析大全200字15篇

    古诗大全目录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全宋词 宋词精选元曲精选 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 初中古诗高中古诗 写景的古诗咏物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山的古诗描写水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儿童的古诗山水诗 田园诗边塞诗 含有地名的古诗节日古诗 春节古诗元宵节古诗 清明节古诗端午节古诗 七夕古诗中秋节古诗 重阳节古诗古代抒情诗 伤怀的古诗咏史怀古诗 爱国古诗送别诗 离别诗思乡诗 思念的诗爱情古诗 励志古诗哲理诗 闺怨诗赞美老师的古诗 赞美母亲的古诗关于友情的古诗 关于战争的古诗忧国忧民的古诗 婉约诗词豪放诗词 人生必背古诗辞赋精选 全唐诗 扫描下载 古诗文网app android · iphone 古诗三百首更多 击壤歌(夏商民歌) 关雎(诗经) 易水歌(荆轲) 垓下歌(项羽) 大风歌(刘邦) 秋风辞(刘彻)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龟虽寿(曹操) 赠从弟(刘桢) 燕歌行(曹丕) 七步诗(曹植) 七哀诗(王粲) 赠秀才入军(嵇康) 咏怀(阮籍) 咏史(左思) 思吴江歌(张翰) 咏荆轲(陶渊明) 酌贪泉(吴隐之) 登江中孤屿(谢灵运) 梅花落(鲍照) 赠范晔诗(陆凯) 王孙游(谢朓) 估客乐(释宝月) 夜夜曲(沈约) 咏早梅(何逊) 山中杂诗(吴均) 入若耶溪(王籍) 晚出新亭(阴铿) 关山月(徐陵) 节日古诗更多 郊行即事(程颢) 上元夜(崔液)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清明(杜牧) 卖痴呆词(范成大) 上元竹枝词(符曾) 寒食(韩翃)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汴京元夕(李梦阳) 醉花阴(李清照)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沉醉东风(卢挚) 田家元日(孟浩然) 生查子(欧阳修) 鹊桥仙(秦观) 元夕无月(丘逢甲) 水调歌头(苏轼) 中秋月(苏轼)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蜀中九日(王勃)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李商隐) 静夜思(李白)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望月怀远(张九龄) 元日(王安石)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清明(杜牧) 夜月(刘方平) 霜月(李商隐) 古代抒情诗更多 望月有感(白居易)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西施滩(崔道融) 狂夫(杜甫)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诉衷情(顾敻) 绮怀诗(黄景仁) 宿山寺(贾岛) 卜算子(乐婉) 黄鹤楼闻笛(李白) 三五七言(李白)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 蝶恋花(李冠) 锦瑟(李商隐) 凤栖梧(柳永) 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 玉楼春(欧阳修) 鹊桥仙(秦观) 江城子(苏轼) 琴歌(司马相如) 途中见杏花(吴融) 折桂令(徐再思) 少年游(晏几道) 击鼓(佚名) 江陵愁望寄子安 摸鱼儿(元好问) 遣悲怀(元稹) 塞鸿秋(张可久) 千秋岁(张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爱情古诗更多 长恨歌(白居易) 明月上高楼(曹植) 陇西行(陈陶) 寄外征衣(陈玉兰) 钓鱼湾(储光羲) 车遥遥篇(范成大) 苏幕遮(范仲淹) 怨(冯小青)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诉衷情(顾敻) 横塘路(贺铸) 绮怀(黄景仁) 长相思(李白) 蝶恋花(李冠) 锦瑟(李商隐) 清平乐(李煜) 卜算子(李之仪) 踏歌词(刘禹锡) 昼夜乐(柳永) 有所思(卢仝) 古怨别(孟郊) 虞美人(纳兰性德) 鹧鸪天(聂胜琼) 长恨歌(白居易) 关雎(佚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锦瑟(李商隐) 三五七言(李白) 古诗大全目录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全宋词 宋词精选元曲精选 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 初中古诗高中古诗 写景的古诗咏物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山的古诗描写水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描写儿童的古诗 山水诗田园诗 边塞诗含有地名的古诗 节日古诗春节古诗 元宵节古诗清明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七夕古诗 中秋节古诗重阳节古诗 古代抒情诗伤怀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爱国古诗 送别诗离别诗 思乡诗思念的诗 爱情古诗励志古诗 哲理诗闺怨诗 赞美老师的古诗赞美母亲的古诗 关于友情的古诗关于战争的古诗 忧国忧民的古诗婉约诗词 豪放诗词人生必背古诗 辞赋精选全唐诗。

    2.急求15篇古诗鉴赏(越短越好

    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 ”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

    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

    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6、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

    3.李煜诗词15首带赏析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

    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

    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

    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

    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正如李煜所说,他崇尚的不是武力与征战,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4.求15篇诗歌鉴赏~~~~

    1.声声慢 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几句叠词,反反复复之用意,不仅富于音乐美和韵律美,而且借以表达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一生在寻寻觅觅,只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吟咏此句,不禁使人感同身受。 “乍暖还寒”的多变气候,又怎能修生养息,酒难御寒,伶仃一人,苦不堪言。

    从“三杯两盏淡酒”的“淡”字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满是愁,酒力压不住愁,压不住心愁自然觉的酒味淡了。用酒之淡,更衬托词人内心极其的苦楚愁闷,望北雁南飞,这几个角度都写出词人内心的惆怅,寓情于景,通过意向使愁变得具体可感又意蕴无穷,耐人寻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是化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温庭筠 虽为化用,但词人却善于融化前人的语句,自成意境,有天衣无缝之妙。

    梧桐这一意象不仅表现季节与时令,而且由此表现秋季的特点。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化多为少,表面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将愁苦之情以感叹终句挥洒得淋漓尽致。

    用强调的语气更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愁。 整首诗都用了悲凉凄惨的调,从作者角度分析,当时正值晚年,一些生活细节也看得如此悲凉,并以此来表现自己痛苦的心境,平实的语句中透的词义却是似浅实深。

    上片开笔连用七组叠词字来概括悲切孤苦的心境,奇特而生动。下片继续借眼前景物来倾诉忧愁,整首诗笼罩在一片凄凉悲苦的氛围当中。

    2.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表达了一幅景象:在秋天寂静空灵的山林里,刚下过雨,迷蒙不已。 颔联动静结合,有“明月照”和“石上流”:在宁静的夜里,皎洁的月亮发出柔和的光,星星点点地洒在地上;流水淙淙地流过,似乎在唱一首动听的曲子。

    颈联以小姑娘和渔夫来衬托山的宁静。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恬静,安详的生活的向往。

    中心:写清幽安闲之境,表达了诗人顺应天性,怡然自适。 3.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 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唐代的岑参写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 4.将进酒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

    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5.无题(.一)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

    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

    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

    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

    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 6.鹊桥仙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

    5.古诗赏析15篇,要求有内容主题写法

    [译文]

    【把酒祝东风】端起一杯满怀深情的酒,问候你久违的春天

    【且共从容】并且希望你不要步履匆匆,留下来与我和美相伴吧。

    【垂杨紫陌洛城东】繁华的洛城之东,路旁已是垂柳依依,春意盎然。

    【总是当时携手处】还记得吗?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你我携手相伴,

    【游遍芳丛】在芳草花丛中尽情的赏春游芳。

    【聚散苦匆匆】人间聚散总是苦于太匆匆

    【此恨无穷】让人引起无穷的怨恨。

    【今年花胜去年红】今年的花儿比去年的还鲜艳美丽。

    【可惜明年花更好】也许明年的花儿会格外美好更加艳丽动人

    【知与谁同】可惜的是,面对美景,不知道谁是与我一同赏花的人。

    6.求诗词分别5首高考原题带赏析 原文不要太长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厉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答案】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2015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解析】此题的解答方法与前面第9题相同。

    诗人“开颜”原因诗中一再提到,要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再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如题目中的“新居”可联想到朋人新居刚刚落成;颔联与颈联描绘的景色很迷人;首联中点出的风景之“闲”可衬托诗人心境的“悠闲”;颔联与颈联新居环境描写中选取的典型物象——山、水、松、红药,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联“认得”一词,此处意思为“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相当于说“只有老朋友你能长处此间”,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仰慕、认同,说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灵相通。再对上面内容加以提炼整合即可。

    【点评】此题表面看是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实质考查对全诗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题,鉴赏诗歌首先要理解诗歌,这江苏诗歌鉴赏题一贯的命题风格。(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写景艺术”换一种问法就是:“写景手法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描写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写景物的角度(空间、色彩、感觉器官等);(2)表现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3)结构特点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4)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5)修辞手法的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

    “赏析题”答题时要具备三方面内容:一是“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如何用这种手法”、三是“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或表达什么样情感”。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一定思路。

    困难的是点难以找全,特别是第一点——“选取景物,铺陈描摹”,考生难以想到。【点评】赏析题是传统考题,每年都考,但每年选择的文本与赏析的角度并不一样,今年这道考题贴近考生生活,贴近考生实际,是一道不错的考题。

    但提供的答案如“选取景物,铺陈描摹”值得商榷,篇幅所限,不再展开论述。(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7.15篇古诗鉴赏题目

    古诗词集锦

    如: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前两句诗气魄豪壮,雄迈飞扬,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以的气概。后一句诗表达了刘邦要巩固他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心情,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

    8.高中生必背古诗词14篇有哪些

    高中语文14篇必背古诗文

    1、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9.求15首古诗及赏析

    1、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徐氏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

    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

    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事据《十六国春秋。

    蜀志》)。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

    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

    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

    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诗人以女子身份骂人枉为男儿,就比一般有力,个性色彩鲜明。

    就全诗看,有前三句委婉含蓄作铺垫,虽泼辣而不失委婉,非一味发露、缺乏情韵之作可比。 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花蕊夫人作此诗则有所本。

    “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作诗云:”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

    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分胆气。

    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识,不是偶然的。

    2、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翁宏存诗仅三首,这首《春残》有绝妙佳句,流传于世。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

    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以下几联均写其院中所见所感。主要是说她如何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但反复抒写,意多重复,用语平常。

    惟独第二联两句,融情入景,写得工丽自然,不失为精彩之笔。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既是春残,自然落花无数,而无数落花又很容易引起人们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之感。现在,这位女子,正当芳龄,却独立庭院,青春在消逝,欢娱难为继,她的命运和这春残的落花,不是一模一样吗!作者将落花与思妇互相映衬,倍觉凄然。

    暮春天气,微雨蒙蒙,给人的感觉本是抑郁沉闷的,何况是心事重重、愁思郁积的女子呢!偏偏在这时,一双不知趣的燕子,在细雨中穿去穿来,显出很自得的样子,这就使她更加难堪了。燕子无知,尚能比翼双飞;人属多情,只能黯然独立,此情此景,怎堪忍受!诗人以燕双飞反衬人独立,把女子的内心愁苦之情推到了顶点。

    花、雨、人、燕,本是纯粹的“景语”,作者通过映衬、反衬,融情入景,把它们。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