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形容头发长的古诗词

    1. 描写最长的头发的古诗

    诗歌名称:《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

    缘:原因、因为。

    个:如此,这般。

    作者: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扩展资料

    这十七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当时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把酒论诗,快意非常。北游幽蓟时,亲见安禄山势力坐大,君王养痈已成。此时他正是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

    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2. 形容头发长的诗句

    无题 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经古行宫 杜牧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长恨歌 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恃宠 曹邺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

    河湟 杜牧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赠溪翁 王建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伤春 陈与义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北来人 刘克庄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南歌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菩萨蛮 冯延巳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菩萨蛮 冯延巳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山坡羊 王实甫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3. 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z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我以前看到过 今天上网时恰好看到楼主提问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写的了啊: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4. 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我以前看到过 今天上网时恰好看到楼主提问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写的了啊: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5. 形容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

    古诗全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释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不仅理想得不到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所以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发三千丈

    6. 描写“最长的头发”的古诗

    1.自咏

    唐代:唐彦谦

    白发三千丈,青春四十年。两牙摇欲落,双膝痹如挛。

    强仕非时彦,无闻惜昔贤。自期终见恶,未忍舍遗编。

    2.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鹧鸪天·紫禁烟花一万重

    宋代:向子諲

    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

    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

    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

    5.道中逢故人

    唐代:唐彦谦

    兰陵市上忽相逢,叙别殷勤兴倍浓。良会若同鸡黍约,

    暂时不放酒杯空。愁牵白发三千丈,路入青山几万重。

    行色一鞭催去马,画桥嘶断落花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