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读古诗词丰富文化建设的信息

    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梦想蓝图适合朗诵的古诗文

    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朗诵古典诗文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南国花园小学全校师生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激活传统,继往开来。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 ,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使南国花园小学师生真正站在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巨人肩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人文精神的失落和危机,正呼唤学校教育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因此我们的人文教育应当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让孩子从小诵读经典诗文,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用这些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诗文内容可以不求甚解,但求熟读、熟背,以作为学生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的文化储备。就像一颗种子深埋在土壤中,吸收养份、储备能量,等待时机,开花结果。

    二、古诗文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营养,读了<长江之歌>>便联想到下面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京师得家书——袁凯

    江水三千里, 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 只道早还乡。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介绍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并组织实施的。其宗旨是让广大青少年在基础教育时期,以便捷的方式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进一步激活传统,继往开来。通过向农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捐赠古诗文读本及专项活动费用的方式,促进“诵读工程”在农村的开展,使农村少年儿童在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不再因贫困缺好书而影响完善人格、健康心理、良好道德的全面教育和培养;并通过组织开展“诵读工程”配套活动,促进希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希望工程的教育特色。

    四、诵读古诗文课开展哪些活动

    古诗文诵读比赛主持辞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有这样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mí)新,人们称之为“经典”。

    古诗文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她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经典古诗文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经典古诗文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

    它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以继承古代文化。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

    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蒙学经典。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读书,让我们与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相遇相知。读书,让我们那荒芜的心灵得到滋润。

    让我们与好书为友,打好人生底色。让我们与经典作伴,润泽精彩童年。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让年轻而澄澈的心灵,一路书香,一生辉煌!现在,我宣布:榆树屯明德小学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在开始!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男: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懂得该如何刻苦学习。“昔孟母,择邻处,融四岁,能让梨”我们被这些故事感动着,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

    接下来,有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三字经》的诵读比赛女:渊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如同灿烂的明珠,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神奇的古琴,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词,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男:《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写的。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经典。

    女:接下来,有请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同学们进行《弟子规》的诵读比赛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男: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女:中华经典古诗文,余音袅袅。

    男:经典古诗文诵读,神韵悠长。女:接下来有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同学们进行《春晓》的唱读比赛女: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男: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接下来有请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同学们进行《读唐诗》的集体演唱比赛女: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男: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女:接下来请各班轮流接连背诵古诗进行古诗接龙的比赛,注意诗不能重复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男: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女: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男:让我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女: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男: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男: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与诗歌共舞吧!美佛儿国际学校精英部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五、读古代诗歌的心得体会

    琴乐歌画入诗境,吟哦想象悟诗意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其语言之精练,韵律之优美、蕴涵之丰富,是我国语言文化中的精髓。

    不同的诗歌有着不同的时代和个人的风格,有的行云流水,浅白通俗;有的婉约隽秀,独臻妙境;有的跌宕起伏,雄浑深厚;有的如烟似梦,凄迷惆怅;有的则是悲凉慷慨,豪迈奔放。但由于古诗用词用字往往幽僻生涩,措意过深,学生不免晦涩难懂,老师有时难以驾驭,学生不能很好地进入诗境,感悟诗意。

    为此,这几年本人致力于古诗教学的探索,尝试用歌画声色创设诗的情景,用吟哦想象引导学生感悟诗意,提高古诗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试图解决古诗生涩难懂,老师课堂难教,学生学习难懂的问题。一、琴乐歌画景再现,声色合一入诗境一首古诗就是一首歌一幅画。

    诗人常寓主观之情于客观景象,寓胸中之意于实在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用歌用画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环境之中,往往能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古诗的情和景。

    比如本人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时,就采用《小燕子》的儿歌导入古诗,以耳熟能详的儿歌,唤起学生的儿时记忆,用录音机播放鸟鸣、雨声、溪流、泉涌等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春意盎然,使学生穿越时空的障碍,到达唐朝钱塘湖的早春,沉浸在绿草鸟语的春色之中。紧接我在古乐《春江花月夜》伴奏下,吟哦讽诵着这首古诗,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古诗的情景内容。

    琴乐中,我让学生了解到这首古诗写作的历史信息、特定环境、作者心情和诗中情景,琴乐中,学生也用心灵品味和感受古诗的声色之美。同时,我还以燕子这一春天的象征,展开一幅湖光山色、春光旖旎的春天画卷,在这幅山水渲染的画卷中,“早莺”和“春燕”跃然纸上,“乱花”和“绿杨”点缀春色。

    远看孤山寺、贾亭台隐隐约约,近观钱塘湖、白沙堤掩映绿荫。静,有迷离鲜嫩的春花绿草,动,有啄泥清喉的新燕早莺。

    学生一边想象着这色彩渲染的图画,一边回味着亲切熟悉的儿歌,一边倾听着优美动听的古乐,美妙的诗情画意自然而然再现眼前。这样,优美的乐曲,悦耳的歌声,雅致的画面,使原来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诗句,变为色彩斑斓,乐声动人的诗景,学生始终处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就是歌”“歌就是诗”的氛围中,让抽象生涩的文字变为声色画面,从而使古诗充满强烈的感染力。

    这种琴乐歌画,声色合一教学方式,不但有效地把古诗的历史情景再现,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深深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和灵魂,让枯燥的文字障碍,变为有声有色,立体可视的画面和景象,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象等全方位,均可触感古诗的情景,从而摆脱了文字的束缚,进入对古诗的感性直观认识,而且对诗中景象有了更深的体会。二、吟哦讽诵品诗韵,击节把玩赏诗意古诗是中华文化之精华,中国文学之精品,每一首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精心架构的杰作,而且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有一种令人击节叫绝的精致之美,节奏之美、和谐之美,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回味无穷。

    学习古诗时,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吟哦讽诵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玩味品尝古诗的精妙风致,才能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欣赏到古诗中独有诗意,唤起他们读诗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诗意和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本人在教授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用凄美、伤感的语调吟咏出离别的感慨,人生的无奈,以及偏值春暮,倍加感怀的诗意,让学生品味出以“难”、“残”、“干”、“寒”的韵脚,显出一种疏密相间、悲泣交替、平仄相对、整齐匀称的节奏美、押韵美。

    并根据古诗的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字数的均衡,句数的整齐,把古诗讽诵得琅琅上口,和谐优美。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产生一种特有的乐感,让学生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抑扬顿挫的语感美。

    同时,在反复吟哦讽诵中,学生还品味出古诗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美。如李白诗句的浪漫豪迈,热情奔放,呈现出盛唐时期的宏大开阔气象;杜甫诗歌的工整严谨,悲苦郁抑,直面黑暗,体现出安史之乱后,晚唐的悲凉凄怆现实;还有白居易诗歌的通俗浅白,王维诗句的自然隐逸,温庭筠的婉约隽秀,柳宗元的峻峭清腴等等,显示出古代诗人不同的语言风格美。

    不同的作品、不同的诗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都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感意境,学生只有不断吟哦,不断讽诵,不断把玩,不断品味,才能真切感受诗人的情感,欣赏到其中的诗意。有时候,古诗的意境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反复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语境美,然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字斟句酌地弄懂诗中的词义、句意,感受诗中的情景和氛围,正确理解诗的内容背景,诗人内心世界,蕴涵的深刻哲理,再在吟哦中品味诗人的情感和诗中的内涵,最后引导他们反复把玩欣赏,丰富想象,进一步把握古诗的精髓和境界。三、情景交融进意境,激发共鸣悟诗情 诗贵言志,诗贵言情。

    诗人是借助古诗抒发了许多美好。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