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重访旧居词一感想诗词

    一、描写旧居的诗词

    《过故居》

    作者: 王安石 宋

    泝伐开新屋,扶舆绕故园。

    事遗心独寄,路翳目空存。

    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

    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

    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题故居》——翁承赞

    一为鹅子二连花,三望青湖四石斜。

    惟有岭湖居第五,山前却是宰臣家。

    发茶陵别诸亲旧

    【作者:张治】

    行行离故里,洒泪别交亲。

    明发过湘水,应为更远人。

    雨侵山树晓,花落莫江春。

    何事怀簪组,风尘白发新。

    《还旧居》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

    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

    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

    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二、看见家乡故居感慨的古诗句

    叫喊

    那不属于我的

    永远不会属于我

    尽管有每一轮皎洁的月亮升起

    血在不停地流

    尽管有鸟儿站在高高的树上

    说:你是人

    能把一个人打倒的,很多

    一枚法国邮票,一面账单

    微笑在早晨醒来

    戴着卖鱼人腥臭的草帽

    在雨中,装成

    温文尔雅,快乐的燕子

    人,是靶子,是无数次失败

    磨快的刀口,没有记性的雾

    塑料,泥,无数次拿起

    又放下,狂笑着的鸡毛掸子

    脱产,半脱产,带着奶瓶子

    走进技术学院的,半个丈夫

    三、关于“重返故居”的诗词有什么

    1. 《远归别墅》

    唐代:李昌符

    马省曾行处,连嘶渡晚河。忽惊乡树出,渐识路人多。

    细径穿禾黍,颓垣压薜萝。乍归犹似客,邻叟亦相过。

    2. 《题故居》

    唐代:翁承赞

    一为鹅子二连花,三望青湖四石斜。

    惟有岭湖居第五,山前却是宰臣家。

    3. 《登卢氏台》

    唐代:温庭筠

    胜地当通邑,前山有故居。台高秋尽出,林断野无馀。

    白露鸣蛩急,晴天度雁疏。由来放怀地,非独在吾庐。

    4. 《过故居》

    作者: 宋 王安石

    泝伐开新屋,扶舆绕故园。

    事遗心独寄,路翳目空存。

    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

    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

    5. 《谒金门》

    宋代:苏庠

    何处所。门外冷云堆浦。竹里江梅寒未吐。茅屋疏疏雨。

    谁遣愁来如许。小立野塘官渡。手种凌霄今在否。柳浪迷烟渚。

    四、朱自清故居感悟

    温州朔门四营堂巷,一个闹市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就在这样一个热闹繁华的地段,你竟能见到一座青砖黛瓦、檐牙高啄的旧式小院,而且就在街道一侧,这就是朱自清旧居。要知道,这片黄金地原打算建造多层商住楼的,但为了一个高品位的文化景观,政府宁愿损失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若朱先生在天有灵,他会不会含笑九泉?屋在,久远的时光就在,绵长的情愫就在,“宁死也不吃救济粮”的骨气也在,这是人品与文品沉淀的结晶,是生者对死者的缅怀敬仰。在到处拆声一片里,朱自清先生的确是幸运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推开厚重的木门,小小院落十分幽静,一个四方天井,中间筛下日光,两边置放几盆葱绿植物,雅致又有生机。跨过高高的门槛,是两进五间木屋,前面是客厅和卧室,客厅不大,中堂悬挂朱自清画像,下放一八仙桌,厅两侧各安置一茶几两靠椅,陈设简单古朴。桌椅颜色暗淡,但上面雕刻的人物花纹,让你不得不惊叹木工手艺的精湛,过去人们对生活细节的讲究。卧室中间陈列作家和朋友书信来往的手稿,蝇头小楷,工整秀气,透露出作者严谨的生活态度,墙壁上张贴作者与家人、朋友的照片。后面是一偏厅一卧室和一厢房,其中一间屋子的门柱上,用木牌完整地抄写着《绿》《月朦胧 鸟朦胧》以及作者为省立十中创作的校歌。

    旧居小巧,雅致,宁静,朴素,而且背靠青山,前临瓯江,1923年,能在山清水秀处拥有这样一栖身之地,朱自清是幸运的,那时,他还寂寂无名,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温州,在省立十中任教,也在第十师范兼课,这样的院落,这样的环境,正适合冥然兀坐,苦读深思;也适合偃仰啸歌,怡情养性;还利于登山临水,借景抒怀。在展出的文物中,我们看到马孟容、马公愚、张等人,这些人都曾任教省十中,喜欢舞文弄墨,能书会画,也喜欢寄情山水,可以说这里“人杰地灵”,朱自清如鱼得水,崭露头角,短短一年时间,他留下了《温州踪迹》这个集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月朦胧 鸟朦胧》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朱自清在给马公愚信中所说:“温州之山清水秀,人物隽永,均为弟所心系。”成才需要环境,温州旧居这一得天独厚的环境,积淀了他,滋养了他,也成就了他。

    可惜朱自清在这里居住时间并不长,为生计所迫,一年多后,他不得不离开这个中意的住所,只身去了宁波,家人仍留在了这里,不久温州爆发战乱,家人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朱自清又匆匆赶往温州,混乱中交通阻塞,家人在朋友马公愚的帮助下才得以脱险。这以后朱自清又携家眷在宁波、上虞等地辗转,直到前往清华园,才安居下来。

    旧居虽好,却不能相守,这是生活中的一憾事。作者身后的遗憾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来旧居的路上,我们不熟悉路况,一路打听,年岁稍大一点的并不知道这繁华地段还有这么一个旧居,也不知道朱自清是何人,后来还是一年轻人告诉了我们。在旧居停留近一小时,屋内冷冷清清,除了我们一行三人,再加两个管理员,别无他人,如果平时情况都这样,那么名人旧居岂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摆设?

    生活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变换思维。朱自清身前的不幸,丰富了他的阅历,增添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这对作家来说,恰是一幸事;身后的不幸,可以让我们反思,重视教育,加强宣传。这么看来,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完美。

    五、“多年之后回归母校破落的感慨”古诗词怎么表达

    1 《青春》

    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终拟约秦楼.光阴负我难相遇,

    情绪牵人不自由.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2 母校的怀念

    作者:心灯如豆

    踏着融融的月光

    走进静静的校园

    母校,我回来了

    带着心中无限深深的眷恋

    我想起那个梳小辫的同桌

    是否还记恨对我的不满

    我曾用削铅笔的小刀

    在桌上刻过不许逾越的界线

    我想起孩提时的伙伴

    是否还象过去那样贪玩

    我们曾在操场上厮杀

    屁股上中过多少泥巴做的炮弹

    我想起哪个打铃的老头儿

    相信他的故事到现在还没有讲完

    我曾偷戴着他那破旧的草帽

    背着手老气横秋地到处乱转

    还有那头发花白的老师

    总象父亲一样慈祥而威严

    如果再让我去听他讲课

    我一定再也不会调皮捣蛋

    无数童年美好的回忆

    是我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产

    如果把它收集起来

    定能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花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